社團法人台灣馨懷全人關懷協會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未來展望
    • 組織章程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贊助我們
  • 醫療專區
    • 乳癌資訊
    • 眼科資訊
  • 醫療保健
  • 團隊花絮
  • 影音紀錄
  • 馨懷年刊
  • 活動報名
    • 龍舟復健運動
    • 歡樂療癒課程
    • 團康樂活旅遊
    • 醫療健康講座
    • 年歡感恩大會

美國研究:開夜燈睡覺 恐誘使乳癌擴散【自由時報】

30/1/2020

 
Click 2019/03/31
【開夜燈睡覺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,導致人體免疫功能降低】
美國一項最新研究,發現脛骨被植入人類乳癌細胞的小鼠,若全天候置身在光線之中,其腫瘤明顯長得較大,骨骼也受到更大損傷。因此研究團隊推論,若乳癌患者夜間暴露在光線下,癌細胞恐更容易轉移至骨骼,夜間的微弱光線將導致生理時鐘紊亂,進而增加骨轉移性乳癌生成的機率。
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 癌細胞更易轉移至骨骼
〔編譯孫宇青/綜合報導〕開夜燈睡覺已證實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,導致人體免疫功能降低,包括刺激乳癌細胞產生抗藥性。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進一步在小鼠身上做實驗,發現脛骨被植入人類乳癌細胞的小鼠,若全天候置身在光線之中,其腫瘤明顯長得較大,骨骼也受到更大損傷。團隊推論,若乳癌患者夜間暴露在光線下,癌細胞恐更容易轉移至骨骼。
圖片
美國研究團隊根據動物實驗推論,若乳癌患者夜間暴露在光線下,癌細胞恐更容易轉移至骨骼。(法新社檔案照)
在美內分泌學會年度會議上發表
這項初步研究由路易斯安那臨床與轉譯科學中心(LACATS)、路易斯安那癌症研究聯盟(LCRC)及美國杜蘭大學晝夜生理機制中心合作資助,成果發表於廿三至廿六日紐奧良市的美國內分泌學會(ENDO)年度會議。研究團隊創造出罹患骨轉移性乳癌的雌鼠,而這些雌鼠與人類一樣,其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,也受到生理時鐘變化的強烈影響。褪黑激素已證實具抗癌效果,也能改善睡眠。
團隊在實驗鼠的脛骨中,注射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人類乳癌細胞,所有實驗鼠每天都保持在光照下十二小時,接著再讓其中三隻處於黑暗中十二小時,刺激牠們產生更多內源性褪黑激素;另三隻則暴露在微弱燈光中十二小時,以抑制褪黑激素的生成。團隊說明,微弱燈光的照度為○.二勒克斯,比夜間照明和手機顯示燈的光線還微弱。
杜蘭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安巴拉甘(Muralidharan Anbalagan)指出,X光影像顯示,比起處在明/暗分明環境中的實驗鼠,全天候暴露於標準光/微弱光的實驗鼠,具有更大顆腫瘤,骨骼損傷情況也更嚴重。他指出,該研究確立了完整的夜間生理時鐘褪黑激素抗癌訊號,在抑制骨轉移性乳癌生成上的重要性。團隊接下來將致力找出減緩這種轉移情形的方法。
夜間微弱光線 將致生理時鐘紊亂
安巴拉甘強調,這是首次有研究發現,夜間的微弱光線將導致生理時鐘紊亂,進而增加骨轉移性乳癌生成的機率。他認為研究成果具警示意味,因為許多乳癌患者可能會因壓力、睡眠不足、使用行動裝置或夜間工作,而過度暴露在光線中。
美國癌症研究所(NCI)統計顯示,美國二○一七年有逾十五萬名女性乳癌患者,癌細胞擴散至乳房以外,往往會進入骨骼,常導致劇烈疼痛和脆弱骨骼。
​
資料來源  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paper/1276548


評論已關閉。
    圖片

    封存檔

    五月 2020
    三月 2020
    二月 2020
    一月 2020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
    RSS 訂閱
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未來展望
    • 組織章程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贊助我們
  • 醫療專區
    • 乳癌資訊
    • 眼科資訊
  • 醫療保健
  • 團隊花絮
  • 影音紀錄
  • 馨懷年刊
  • 活動報名
    • 龍舟復健運動
    • 歡樂療癒課程
    • 團康樂活旅遊
    • 醫療健康講座
    • 年歡感恩大會